新生兒及嬰兒腳跟皮膚穿刺微量採血法

 

  減少因檢驗而產生的血量損失對於新生兒來講是非常重要的,新生兒或嬰兒在作臨床檢驗 (如:膽紅素) 或例行新生兒先天代謝異常疾病篩檢試驗,以腳跟部位進行皮膚穿刺法 (Skin-puncture) 採取微量血液檢體,要比以靜脈穿刺法 (Vein-puncture) 取血對個案較為有益而且方便。事實上,皮膚穿刺取樣時,其血液樣本的成分與動脈血的成分相比較是非常近的 (除了PO2例外),而且易於施行(1),一般的生化及血液檢查均可利用皮膚穿刺的檢體完成檢驗工作。

  一般檢驗室的實習醫師及其他醫護人員,很少有利用腳跟部位進行微量採血的經驗。經常因為使用不適當的器具或方法作業,不是採不到足夠的血液,就是擠壓過度造成溶血或滲入體液影響檢驗結果(尤其是電解質類)。甚至於導致感染或者產生骨髓炎 (Osteomyelitis),造成嚴重的後遺症。美國臨床化學會 (AACC)(2) 及國家臨床檢驗標準委員會 (NCCLS)(3) 為此已分別公佈了「皮膚穿刺採血標準作業方法」。在此將此種採血作業流程作一說明 ,以供參考:

  1. 前處理:首先準備好穿刺針 (Lancet)、消毒用具、消毒乾棉球、小止血貼布 (1cmX1cm) 及毛細管。並將採血微量容器之標籤,事先填好 (絕對不可採完血,再填寫,以免標示錯誤)。
  1. 穿刺針的選擇:對於出生未滿3個月的嬰兒的採血,我們建議穿刺的針尖長 (Tip length) 以不超過2.4mm,寬以1.5~2.3mm(1) 為宜,因為此種尺寸在作穿刺時可切割斷適量的小血管,而使血流適當的流出。過長 (>2.4mm) 或過寬 (>2.3mm) 的穿刺針都會造成過分的傷口。絕對不可使用其他器械進行穿刺(尤其是一般常誤用針頭進行穿刺)。
  1. 穿刺位置的選擇:我們取大腳趾中線延申到腳跟部,取切線外側部份,或取第四、五趾間中線至腳跟的切線外側。因為此部分肌肉多,血管分佈較密,且穿刺針不致於扎到腳跟骨引發骨髓炎。然而腳跟曲部應絕對避免(1)。因為此部份肌腱,神經受肌肉保護層少,一般的穿刺針尖長大於 2.4mm 時,則容易刺到骨頭,引發骨髓炎。而且應儘量避免同一位置 (點) 重覆穿刺取血,以避免感染 (1)
  1. 穿刺位置的充血:我們可以在嬰兒剛洗完澡,血循較好的狀況下進行取樣。不然我們可以先輕度的按摩一下穿刺位置 5~10 秒,使其充血。或可以使用 39℃~42℃ (不要超過42℃) 的濕熱毛巾覆蓋穿刺位置約 3 分鐘。溫熱 (Warming) 一下腳跟部可增加 7 倍的血量(1)。但避免乾熱法 (如:用燈熱)。如此血樣檢體所作出來的生化實驗值,將不會有明顯的改變。
  1. 穿刺位置的消毒:穿刺所可能造成的最大意外傷害就是併發骨髓炎或膿瘍。所以在對新生兒作皮膚穿刺前,一定要有適當的消毒才能進行穿刺。一般我們以 75% 酒精棉球在穿刺位置擦拭 1 分鐘,或可以 Isopropanol/Water (70/30 by volume or 70%)(2) 代替。然後以消毒過的乾棉球、紗布擦乾。未將消毒位置拭乾,將會導致檢體的溶血,且流出的血流方向瀰散不易導引入收集容器。
  1. 穿刺取樣:當我們準備好,使穿刺位置充血消毒後,即進行穿刺。首先以中指扣壓腳背,食指夾住小腳掌,姆指扣住欲穿刺位置的下方腳踝處;固定後,穿刺針以垂直於充血位置(較暗紅色位置)的方向進行穿刺。穿刺完後,流出的第一滴血可能含有組織間液及皮膚碎屑,應以乾棉球拭除。然後讓血液自然的流出,此時適度的施壓並間歇放鬆可保持血液的流出,但過度的擠壓會導致溶血及改變血中物質的濃度,應予避免(2)。勿把腳跟抬得太高,並應將穿刺部位向下,使流出的血容易成滴,以便採集。血自然流出後,可以毛細管、或其他微量容器 (Sarstedt Microvette 0.3~0.775ml,或 BD microtainer 0.6ml) 接收。根據我們的經驗,一次順利的穿刺,包括溫熱充血、位置選擇適當、穿刺適度,輕度的壓力,血量可到 800~1000ul。若血液流速減慢時,可用乾棉球將餘血拭去再繼續收集,以免血液凝固。(放下毛細管或微量容器,再繼續取用時,應小心防止污染)。
  1. 穿刺後的處理:當穿刺取樣好後,即放鬆小腳,以消毒過的乾棉球 (或紗布) 壓住穿刺孔止血,或以適合的止血貼布止血 (應小心皮膚對貼布的敏感)。止血時可將小腳墊高於心臟水平位置,這將有助於止血的加速。收集血完成的毛細管,尾端垂直插入粘土,以阻塞管中血液流失。若不立即檢驗,將毛細管置於冰箱中冷藏保存。


  新生兒在做腳跟皮膚穿刺的時候,最怕因技術不當或疏忽造成新生兒的骨髓炎或併發感染。所以必須特別注意穿刺前的消毒、穿刺位置及用具的選擇、穿刺深度的適當及事後的止血處理。對於未滿3個月的新生兒,例行血液檢查中,有 10~20 項的檢查只需 500ul 的血液檢體即可進行(1)。此血量由皮膚穿刺的取得是非常方便的。然皮膚穿刺採取檢體的方法,即使很小心的採樣,亦可能有 5% 的檢體發生溶血的現象(1)。此對於因溶血而會影響測驗值的檢驗項目應予以考慮。

參考資料

  1. Hammond KB. Blood specimen collection from infants by skin puncture. Lab Med 1980;11:9-12.
  1. Meites S and Levitt MJ. Skin-puncture and blood collecting techniques for infants. Clin Chem 1979;25:183-9
  1. National Committee for Laboratory Standards, Approved Standards H4-A3. Procedures for the collection of diagnostic blood specimens by skin puncture-3th edition.1991;11(11).

若有任何疑問,歡迎來電(函)聯繫或指教
地 址:10699 臺北信維郵局第624信箱  電 話:(02)2703-6080
    email:  傳 真: (02)2703-6070

      財團法人預防醫學基金會
          updated : 01 Dec, 2008






[回到首頁]


回到首頁